抵手還是陷阱?小食店頂讓中的隱形負債風險評估

作者:大生意
時間:2025-07-28


在香港轉角飄香的雞蛋仔與咖哩魚蛋背後,許多創業者正透過「小食店頂讓」延續小食香火。看似划算的「抵手」交易,實則藏著三把懸頂利劍——牌照、設備與人力,往往讓接手者陷入負債漩渦而不自知。


第一重風險:牌照續期的時間陷阱

「食肆牌照隨鋪走」是常見誤區。實則香港食環署審批時會重新評估:

舊牌照剩餘有效期可能不足半年,接手後需立即支付數萬港元續期費用

若前任有違規記錄(如衛生檢控),新申請可能被附加苛刻條件

露天座位許可證、燒烤牌照等特殊資質需單獨確認繼承條款

建議在成交前親自到食環署調取「牌照狀況證明書」,比查閱副本更可靠。


第二重風險:設備折舊的甜蜜謊言

「全新價值50萬設備連鋪轉讓」的廣告話術背後:

雪櫃、油炸爐等核心設備使用年限常被刻意模糊

電力線路老化可能觸發消防條例強制升級要求

隱形維修成本(如冷氣每年灌氟利昂費用)極少出現在清單中

專業技師的「設備健康檢查報告」值得投資,特別注意環保署將於2026年實施的新版油煙排放標準。


第三重風險:人力負債的連帶效應

保留原有員工看似省事,卻可能繼承:

未清算的假期薪酬補償(香港勞工法例追溯期長達6年)

隱形僱傭條款(如口頭承諾的年終雙糧)

強積金供款糾紛的連帶責任

法律界人士建議簽訂「頂讓協議」時,必須包含「員工債務免責期」條款,給足3個月觀察期。


避險三原則

查核三聯單:牌照正本、設備發票、員工合約缺一不可

議價新公式:頂讓價應=設備殘值×0.7+牌照剩餘價值-潛在負債

過渡期設計:建議保留20%尾款,待確認無隱患後支付

在旺角熙攘的街頭,每個霓虹燈箱都可能照見兩種人生——用15萬進行小食店頂讓的年輕人,三個月後因20萬隱形負債而破產;或是謹慎驗證每個細節的創業者,最終讓老字號重現光華。所謂「抵手」,從來不是數字的比較,而是風險的較量。


聯絡我們

公司地址:

電話號碼:

WhatsApp 電話號碼:91017335

FAX 號碼:

電郵地址:info@dai32.com

立即查詢

立刻輸入資料報名

我們的同事收到査詢後會儘快回復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