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這間店欠客人越多錢,收購價值反而越高!」香港美容業內流傳著這樣的黑暗法則。業內老手透露,專挑瀕臨倒閉的美容院收購,瞄準的正是客人未用完的療程餘額——這些動輒數百萬的「沉睡資產」,成了新東主穩賺不賠的提款機。
經典操作手法:
低價收割:以50萬收購帳面300萬客戶餘額的美容院
強制加碼:接手後向30%客人推銷萬元新套餐,迅速回本百萬
逼退舊客:對不願加購者降低服務品質,迫使其放棄權益
更有人專收開業1-2年的「青苗店」,業內戲稱「割青苗」——專割那些療程才做到一半的客人。曾有消費者被轉手三次,累計被迫加購12萬港元,金額竟是原療程的三倍。
當美容院有客底頂讓發生,客人往往淪為待宰羔羊:
陷阱一:1個月生死線
新東主只需在特定刊物刊登轉讓公告,客人必須在30天內追討餘額,逾期作廢。殘酷的是,九成客人根本不知公告存在,某維權組織統計近全部追討失敗。
陷阱二:個人資料變商品
你的姓名、消費紀錄、甚至身體狀況,未經同意就被當作資產轉賣。新東主接手後瘋狂推銷,當你質疑時,對方卻說:「我們只是租用場地,和舊店無關。」
陷阱三:服務蒸發術
原本購買的淋巴按摩被換成基礎護理,預約永遠滿檔。你想退款?新東主冷笑:「當初收你錢的不是我。」
當多數人忙著收割客戶,卻有位行業領頭羊反其道而行:
他收購五間瀕倒美容院後,堅持三項承諾:
✅ 無條件承接所有舊客未耗療程
✅ 絕不混用新舊客戶資料推銷
✅ 寧可自虧百萬,不逼客人加購
三個月後奇蹟發生:超過七成舊客留下,口碑更帶動新客增長四成。「壓榨客人是最蠢的生意,」他直言:「讓客戶零痛苦過渡,才是永續經營的根基。」
另有創新者將客戶餘額轉為「通用債券」:
•未耗療程可跨品牌店使用
或按比例兌換現金
從此餘額不再是待宰肥羊,而是流通資產。
面對美容院有客底頂讓亂象,消費者必須武裝自己:
定期偵查轉讓跡象
留意店內是否張貼「業務轉讓通知書」,或突然更換公司名稱卻沿用舊電話。
合約加註防護條款
簽約時手寫註明:「若店家轉讓,未耗餘額須全額退還」,並要求蓋章確認。
證據鏈封鎖退路
保留合約正本、付款紀錄,每次服務後要求簽署療程次數確認單。
當某美容群組湧入六千買家瘋搶「40萬頂手小店」,當消費者投訴量年飆五成——美容院有客底頂讓的黑白博弈,已到關鍵轉折點。
暴利者視客戶為提款機,破局者將信任鑄成招牌。當越來越多人選擇「零痛苦過渡」模式,這場生死遊戲的贏家法則已然改寫:
掠奪客戶的,終被市場拋棄;
守護信任的,方成最後贏家。
(數據透視:2025年香港美容轉讓糾紛佔總投訴量近七成,每宗平均損失逾2.3萬港元)
公司地址:
電話號碼:
WhatsApp 電話號碼:91017335
FAX 號碼:
電郵地址:info@dai32.com